行为经济学是怎么来的?
好,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,就是行为经济学的由来。你可能听说过丹尼尔·卡尼曼他2002年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,而且他是一个没有受过经济学训练的心理学家2013年,罗伯特·希勒又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,他是做行为金融学的;然后最近的2017年,理查德·泰勒也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,他做的是纯粹的行为经济学。
可能因为最近的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做行为经济学的,你会觉得行为经济学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,但这是一个误区,其实行为经济学并不是一个新的学科,我们首先要破解这个误区。
现代经济学之父叫亚当·斯密,他在写他的《国富论》的17年前就写过一本书,叫《道德情操论》,里面就引进了很多行为的概念。当然,还有凯恩斯,他也是宏观经济学之父了,他有很多关于行为经济学的概念,比如说他提出过动物精神、选美,说股票就像选美一样。所以早期的这些经济学的大佬,其实都是非常承认人是有感情的,不是完全理性的。
但是后来在70年代初,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·卢卡斯和一些其他的人,比如说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和托马斯·萨金特,这些人都4拿诺贝尔奖了。他们在70年代引进了理性人的概念,叫做理性预期。而且这些模型是非常优美的。我当年转学金融其实就是被这些模型吸引。我本来是学概率统计的博士,因为学了这门课发现太优美了,所以说这些模型立马就受到很多的关注。
在这些模型里面,有几个最重要的假设:第一个就是假设人都是理性的,不光是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的,还假设我知道你是理性的,还知道你也知道我是理性的,所以说它是非常多层的理性的概念。
第二个假设就是这些人都能够做优化,能够最大化他们的效用函数。这些模型当时提出来之后,确实是能解决当时的一些问题。所以基本上到70年代、90年代,垄断了整个经济学,这样使得行为经济学当时比较难生存。
行为经济学
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0LcLGV1NTQq9-Co5yX48Hg 提取码: gffe
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聚合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,资料仅供个人学习使用。如有侵权,敬请来信联系我们,我们立即删除,邮箱:atao6012@163.com